3月7日下午,贵州江口的春天,天空飘着毛毛细雨,不时飘来些许寒意。
怒溪镇骆象村村民何政富站在自家的院坝口,双目凝视着对面田地上的油菜花,那条熟悉的路上,他期望他的帮扶干部杨荣还能像往常一样,匆匆走来和他坐在院坝里聊天,唠唠家常。
2月21日凌晨4点,连续奋战在执纪监督和疫情防控一线的杨荣突发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生命定格在54岁。
当听到杨荣去世的消息,何政富和村民肖世军、杨通发心情都难以平复,更不愿相信,何政富立马拨通杨荣妻子莫社花的电话。
右一:杨荣在防疫一线
得到莫社花的回答后,他们几个想约着一起前往吊唁他们曾经的恩人,何政富想起不久前,杨荣在电话里反复嘱托他:现在疫情严重,千万别随意外出。
“过年的时候,他说,我在他那里的资料不小心有些弄丢了,他要回来拿我这份去重新复印一份。”杨通发记得,最后一次见到杨荣,就是他到骆象村拿资料的那一次,杨荣还给他带了水果,并封给他们家一个红包,临走时告诉他,好好和儿子搞养殖,如果怕找不到销路,他会帮忙解决。
杨通发老伴王国花知道杨荣去世后,那段时间,她的心情很沉重。“为什么好人命不长啊?这么好的干部,说走就走了……”谈及杨荣,王国花数次哽咽,两眼角泛起泪花。
杨国花告诉记者,杨荣每次到她们家走访,她都想叫杨荣在她们家一起吃顿饭,但每次,杨荣都没吃成。
何政富时不时都在翻看手机微,自己不上山砍柴的时候,他就会翻开和杨荣的语音聊天信息,再听听他和杨荣对话的声音。何政富说,杨荣是个难得的好干部,这些聊天记录他舍不得删,自己要留着做个纪念。
在何政富的心里,杨荣就是他的大哥。“有一次,他看到我砍的柴成堆的堆着,没有卖出去,他就给我说,你别担心,我来给你想办法。”何政富说,当时他以为杨荣是工作需要,安慰安慰他,没想到过几天,就有人去买他的柴了。
杨荣生前工作笔记
“他这个人话少,但是干事踏实、认真负责。”骆象村主任王付银说,杨荣知道何政富卖柴的困难后,曾委托过他,把柴拉到其他地方去卖,成本太高,现在烧柴的人又少,不容易卖出去,如果能帮忙解决的,你多帮帮他。
王付银明白,杨荣所托之事在常人看来是小事,但在杨荣的心里,始终是件大事。( 秦光春 麻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