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擦亮“六个窗口” 打造阳光党务
今年以来,我县将党务公开工作作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载体,积极擦亮“六个窗口”,让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执行情况在阳光下运行,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党组织的民主性、纯洁性和先进性。
擦亮县委常委会
以县委常委会为核心,畅通四条渠道,积极推进县委权力运行公开。一是建立完善议事规则。出台《县委工作规则》和《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按照民主集中制要求,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的全程公开。二是扩大会议列席范围。对“一园三区”建设、脱贫攻坚规划、文化旅游产业等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及群众代表列席参加,把代表意见作为决策的基本依据。三是及时通报议事结果。每次县委常委会议定的事项,均印发会议纪要,面向党员干部公开,并由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效能办跟踪督办,有效提高了县委决策的科学性和干部群众的支持率。截至目前,共召开县委常委会15次,其中扩大会议列席人员达100余人(次),印发会议纪要公开13期。
擦亮党务公开栏
统一规划设置党务公开栏,打造县委工作“明白墙”,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一是合理制订公开目录。结合县委重点工作,发放党务公开问调查问卷1000余份,收集党员、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制定出8类51项党务公开目录,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二是党务政务联合公开。实行党务、政务“一条龙”公开,方便群众了解和监督,县城共设置综合公开栏100余个,大型电子显示屏3个,LED显示屏42个,及时滚动公开县委、政府的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了“大公开”格局。三是建立党务公开制度。出台《党务预公开制度》、《党务公开内容审核制度》、《党务公开督查落实制度》等八项制度,每季度由县纪委会同县委组织部就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党务公开工作规范开展。
擦亮政府门户网
发挥网络公开的时效性和影响力,重力打造《中国·江口门户网》,将其作为县委、政府对外宣传的窗口形象和展示工作的平台。一是丰富栏目。网站设有近期要闻、焦点热读、乡镇传真、部门信息、人事任免、政策法规等栏目,图文并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县委、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二是更新及时。网站开辟党务公开栏、政务公开栏、公告公示栏,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执行情况能第一时间传递给社会各界。截至目前,共上传更新信息3000余条,网站点击率不断上升。三是互动热烈。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利用县委书记、县长邮箱,政民互动等栏目,咨询和反映相关问题。县委要求各级各部门将江口门户网站作为办公电脑首页,对涉及本单位办理的事项,要求接到反映3日内回复。截至目前,共收到网民投诉反映问题68个,办结回复率100%。
擦亮领导联系点
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党务公开联系点,着力打造成党务公开示范点,带动全县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23名县级干部联系23个村、9个县直单位党务公开工作,出台了联系点工作制度。各联系点按照有机构、有制度、有目录、有载体、有监管、有档案、有实效的“七有”标准,建立了党务政务、党务村务综合公开栏,党务公开目录经党委(组)审核后由联系领导批准实施。每期公开内容按程序公开后由联系点存档。联系领导和乡镇班子成员、涉农站所负责人电话号码长期公开,联系点定期向联系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目前,县级领导深入联系点200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300余条,帮扶解决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200余个。
擦亮便民服务站
充分发挥“小政府、大服务”功能,督促具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全部入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优化了发展环境。一是规范审批流程。对清理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由县纪委监察局督促各单位制作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图,挂置在服务窗口。对窗口服务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亮明窗口服务范围和承诺事项。二是完善服务制度。出台《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绿色通道制》、《无偿代办制》等便民利民制度,促进服务工作提速增效。三是启动电子监察。投入40余万元配套建设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安装“电子眼”,由县效能办全方位监控服务窗口办理情况。目前,县政务服务中心共办理事项953项,办结率达100%,督促窗口工作人员整改问题5个。
擦亮梵净山视窗
县委、政府精心主办《梵净山视窗》报纸和梵净山有线电视台,作为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舆论主体。《梵净山视窗》每期头版均报道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其余版面综合反映全县贯彻落实“一业带三化”发展战略情况。报纸内容紧贴中心、紧贴发展,紧贴民生,广大干部群众密切关注、喜闻乐道。目前,《梵净山视窗》共刊发25期,公开信息500余条。梵净山有线电视台播放126期,播出信息700余条,全方位公开了县委、政府的工作开展情况,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凝聚了社会各界关注江口、热爱江口、发展江口的力量,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