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要闻

脱贫路上见真情
时间:2017年03月21日 信息来源:江口县 作者:杨波|甘文武 浏览量:

——江口县纪委监察局对口帮扶骆象村纪实


初春二月,行走在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只见一片片茶园郁郁葱葱,微风拂来犹如翻滚的波浪;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伸进千家万户;村民或采茶,或除草......处处涌动着一股人勤春早的气息。

骆象村位于江口县东北部,海拔600—800米,全村国土总面积22.7平方公里,有耕地1869亩,距江口县城34公里、怒溪集镇9公里,辖24个村民组,有1076户4286人,其中贫困人口1423人,是国家一类贫困村,是江口县茶叶产业化发展重点示范村。2013年,以骆象茶园为核心区的“江口县现代高效农业茶叶产业示范园区”被列入“省级现代生态茶产业示范园区”。

2015年江口县纪委监察局与骆象村结对帮扶以来,县纪委干部进村入户走访慰问,帮助贫困户协调产业资金难题,留下了他们熟悉的身影。先后为该村协调帮扶资金30余万元,协调物资价值200余万元。

 

干群共建集体经济茶园

 

“县纪委帮扶我村后,300余亩村级集体经济茶园有盼头,精准扶贫户有了就业岗位,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骆象村副主任阙从汗指着长势良好的茶园说。

为不断壮大集体经济,2014年冬季,怒溪镇骆象村筹资50余万元在该村回家坝组流转300余亩土地发展集体经济茶园。茶苗移栽后,因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原因,300余亩茶园荒芜,茶苗枯死。

今年年初,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杜奎率茶叶局负责人到骆象集体经济茶园调研,发现基地荒草丛生大片茶苗枯死,当得知2016年集体经济茶园土地租金欠缺时,当场责成茶叶局为该村采购茶苗和解决土地租金缺口,还明确该村副主任阙从汗专门负责管理集体经济茶园。

移栽茶苗、除草、施肥......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集体经济茶园焕发生机。目前已有20亩可以采摘,预计可采茶青100余斤,按10元均价可收入2万余元。

村主任王付银介绍,村级集体经济茶园主要由精准扶贫户来务工,按“631”模式分配,60%利润归全村群众,30%的利润归精准扶贫户,10%的利润归村委会。

 

服务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困难群众,帮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县纪委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

2013年,该村岑团组村民张群保因不幸患了冠心病,他东拼西凑筹足一定资金,先后到铜仁、重庆等地治疗,2015年,张群保共花掉10余万元。这对张群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去年9月,县纪委驻村干部舒刚到岑团组走访,当得知张群保因治病欠下许多债务后,他便到县民政局找到相关负责人汇报,当天争取了3000元临时救助资金。

为解决该村坪忙坝组110户600余人肩挑背驮的难题,2015年冬季,坪忙坝组通组公路破土动工。因施工就地取材,开挖的临时沙场存在安全隐患,沙场被迫停工。

县纪委驻村干部舒刚到现场调查了解,摸清停工原因后。随即,他便到怒溪镇、县交通局对接协调。在县纪委的努力下,去年8月,剩下的2.3公里通组公路又恢复正常施工。2016年度,坪忙坝组通组公路已竣工通车,解决了该组600余名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2015年以来,县纪委为为精准扶贫户及因病因灾返贫的困难群众解决临时救助资金23万余元,协调了价值20余万元的物资。

 

为群众发展产业把脉

 

“有县纪委的帮扶,我相信一定能把蔬菜产业做好,从而带动村民们发展蔬菜产业。”33岁的石民组村民阙洋柳说。

过去,阙洋柳带着妻子到浙江打工,2012年,有一点积蓄的他回到家乡,看见乡亲们大力发展茶产业。于是,他利用自己土地和通过流转土地发展了35亩茶园基地。

茶园见效慢,周期长。2013年4月,他流转8亩土地开始种植白菜、辣椒等反季节蔬菜,除去土地租金和民工工资,所剩无几。

为了让村民开阔视野,县纪委组织骆象村茶农前往遵义湄潭考察学习茶叶种植技术,还联合县农牧科技局定期到该村开展种养殖培训班,向村民们传授种养殖技术。

2016年,阙洋柳决定大干一场。他发展28亩蔬菜,当年蔬菜毛收入达15万元,除去民工工资、土地租金,净赚9万元。在县纪委的帮助下,他种植的蔬菜很快打开销路,目前,主要销往铜仁大拇指、天天见、华联等超市。

“今年计划种植蔬菜50亩,通过驻村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发动石民组村民都种植蔬菜,以‘公司+农户’模式,我统一收购农户的蔬菜向外销售。”阙洋柳信心十足地说。

(链接:http://txy.gog.cn/html/2017/text_0320/20964.html

分享到:5